疫情防控成為中共維穩手段
2022.11.04
瀏覽數
1782
壹、新聞重點
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中國各地防疫政策都不約而同地再次升級。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統計,2022年8月以來,中國至少有114個城市宣布實施、延長靜態管理(除醫院與超市等正常營業外,其他聚集性活動暫停)。[1] 令人質疑的是,其中有許多地區疫情並不嚴重,大部分城鎮僅出現零星確診案例,卻在一夕之間宣布封鎖。若將中國確診個案數與宣布封鎖的省市數量相比較,可以發現隨著疫情趨緩,中共當局的防疫管控措施反而更為嚴格(如圖)。對中共來說,防疫政策已非基於公共衛生的考慮,而是代表著中共在政治實踐上的成功,彰顯出國家強大的治理能力。
圖、中國封城數量與確診個案數量比較圖
圖片來源:作者參考BBC圖片重製,https://bbc.in/3TSZEef。
貳、安全意涵
一、 防疫工作「殺雞用牛刀」
近期中國各地防疫政策層層加碼、「一刀切」的情形屢見不鮮。10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宣布,內蒙古部分區域除必要的生活外出與緊急就醫等需求外,居民「不出戶、不流動、不集聚」,如需外出時必須持有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10月7日,山西省永濟市、河津市等地,在沒有疫情發生的情況下,也宣布實施交通管控和全員檢測。[2] 10月13日,新疆自治區要求「非必要不離疆」並強化關口查驗與管理;河南省鄭州市10月19日起進入三天封城期,地方政府發布通知表示,「社會面必須真正的靜下來」,任何社區不允許放出一個人。即便在中共「二十大」過後,中國依舊有許多省市出現不符合比例原則的封控措施,如上海市新增病例多為無症狀感染者,官方仍在10月24日發布通知,要求全區人員核酸檢測,採樣期間社區、店家等相對靜止、實行封閉管理。即便中共中央持續表明,要堅決整治「層層加碼」的現象,但對地方官員來說,「殺雞用牛刀」為避免疫情擴散最明哲保身的做法。
二、 「防疫表現」正式成為官員考核標準
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青橙融媒」10月6日發布通報表示,有個別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緊要關頭,「麻痺大意、懈怠鬆勁,作風不扎實、履職不到位,影響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故將涉案幹部停職或免職;[3] 而新疆也因為疫情未歇,「部分地區產生鬆懈麻痺思想」,有烏魯木齊市和吐魯番市三名官員被免職。從近期的發展趨勢來看,各地的防疫政策已經成為考驗地方政府忠誠與治理能力的政治任務,抗疫不利者將遭到中共中央的嚴厲批評與究責,而「清零」與否與清零效率則成為地方官員重要的考核標準。如同《新華社》10月22日發表的〈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誕生記〉一文中提及,「政治標準」是黨中央選人、用人的首要考量,其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就是評估幹部是否符合政治標準的指標。[4] 「動態清零」作為習近平對疫情防控提出的明確要求,自然也成為重要的官員績效考核標準。
參、趨勢研判
一、 中國民眾對疫情防制措施反彈聲浪逐步升高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中提到,「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5] 官媒《人民日報》也連日發表評論,重申面對疫情,「躺平」、「躺贏」不可能。這些言論明確表示,原先中國民眾認為嚴厲的防疫政策,在「二十大」後可能有所放寬的預期落空。封控隔離政策對民眾帶來的不便、經濟發展停滯與當局強制的防疫措施,回歸正常生活遙遙無期的失望感,造成越來越多中國民眾對於強制隔離、社區封鎖等政策失去耐心。甚至傳出民眾上街抗議的事例。如近期轟動海內外的北京四通橋事件(2022年10月13日在北京市四通橋上的抗議行動),至今仍餘波盪漾,各地仍有支持舉措,如在公車站、廁所等地,民眾自發性張貼聲援海報;而在「二十大」閉幕當天(10月22日),上海市襄陽北路也發生兩名年輕人手持「不要、要」橫幅遊行(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引發眾多路人駐足。[6] 如同美國西頓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全球公衛資深研究員黃嚴忠所言,中國內部,特別是在中產階級與城市地區,社會不穩的現象頻發,若領導人依然堅持清零政策,不但將使中國面臨「疫情─封控」的無限循環,甚至可能動搖該國政治安全。[7]
二、 中共以「動態清零」為手段加強統治能力
習近平在「二十大」講話中,頻繁提及「安全」一詞,其中包含國家安全、政權安全與領導階層的核心安全。對習近平而言,面對複雜的國內外情勢與挑戰,中國必須要進行「偉大鬥爭」,對外與美國及西方勢力抗衡,對內則建立團結一心的社會結構,讓整個中國成為「一塊堅硬的鋼鐵」。[8] 故此,中共須動員各種力量來消除社會異議,「動態清零」便成為方便且具有正當性的維穩手段。政府可以用防疫為名,透過掃碼、核酸檢測與限制人員流動等方式,對社會進行嚴格管控。而管控的力度與時間,都是政府說了算。這套機制也可用於強化全國動員能力以及組織能力,以便未來運用於其他突發事件。尤其是在李強躍升中共「第二號人物」的示範作用下,未來中共官員更可能遵循其模式,爭取平步青雲的機會。然而,這類動態清零政策對社會維穩而言宛如鴉片,短期可帶來績效; 長期來看,只會使愈來愈多民眾不滿政府,埋下社會不穩的未爆彈。
[1]“China Covid: The Politics Driving the Hellish Lockdowns,” BBC, October 22, 2022,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63310524.
[2]〈沒疫情也封城 山西永濟全市靜默管理〉,《中央社》,2022年10月8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210080227.aspx。
[3]〈呼和浩特市問責5名防疫不力幹部:三令五申之下,麻痹大意、懈怠鬆勁〉,《北京青年報》,2022年10月6日,https://news.ifeng.com/c/8JrKasWAkyE。
[4]〈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誕生記〉,《新華社》,2022年10月22日,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2/c_1129075571.htm。
[5]〈習近平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政府網,2022年10月16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10/16/content_5718805.htm。
[6]〈四通橋抗議事件啟發下,「反習」行動在中國境內外蔓延〉,《BBC》,2022年10月28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3412359。
[7]“As Leaders Meet, Chinese Hope for End to ‘Zero-COVID’ Limits,” AP, October 22, 2022, . https://bit.ly/3Nmzn5R.
[8]〈【央視快評】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央視網》,2022年10月17日,https://news.cctv.com/2022/10/17/ARTISzLdEMFrygQ90Xt0gASc2210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