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日中元首會談
2022.12.02
瀏覽數
1722
壹、新聞重點
11月17日,日、中領導人岸田文雄及習近平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進行會談。此為岸田就任首相後首次與習接觸,亦是兩國領導人睽違3年再度進行實質談話。日中關係於安倍政權後期走向和緩路線,雙方均稱「日中關係進入新時代」,甚至一度就習近平訪日達成共識。[1] 然而日中兩國元首其後未再有實質接觸,此前因為東海油田及中國導彈落入日本主張之「專屬經濟水域」(Exclusive Economic Zone)等問題,更使雙方關係轉趨緊張。在此背景下,日中元首會談是否反映兩國關係未來走向,殊值關注。
貳、安全意涵
一、日中對雙邊關係認知仍有重大差異
參照日、中外事單位公布之會談內容,雙方在持續對話、經濟合作等範疇似存在共識,惟兩國對關鍵議題認知仍存重大差異。[2] 首先,在威脅認知上,岸田強調該國高度關切東海情勢及中國發射導彈落入日本主張之「專屬經濟水域」等議題,習近平卻於會談稱兩國「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換言之,對於日本關注之中國軍事威脅,中方僅以「實問虛答」方式回應。其次,在台灣問題上,岸田重申「台海和平及穩定之重要性」,中國外交部會後釋出訊息卻稱「岸田文雄表示……(中略)……在台灣問題上,日方在日中聯合聲明中做出的承諾沒有絲毫變化」,顯現日中雙方對台海議題之認知並不一致。最後,在預防衝突上,岸田於會談伊始定調日中關係後,隨即表達對中國軍事活動之憂慮,並要求盡速啟動日中海空聯絡機制熱線及強化日中安全保障對話。而習近平為日中關係定調後,卻首先提及經濟合作、再提人文交流,其後才是海空聯絡機制。一言以蔽之,海空聯絡機制在中國認知中優先次序較低,甚至位列經濟合作及人文交流之後,此現象亦顯示日中兩國對該機制迫切程度仍存認知差異。
綜上所述,日中兩國雖在經濟合作及持續進行對話上達成共識,然對於橫亙兩國關係間的威脅認知、台灣問題及預防衝突等議題,雙方顯無具體交集。
二、中國營造「日中共識」反映其欲與民主陣營降低緊張關係
日中元首進行會談後,中國外交部於次日凌晨發布「習近平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訊息後,同日清晨又再度發布「中日雙方就穩定和發展雙邊關係達成五點共識」訊息。[3] 依據中國外交部網頁揭示資訊,習近平參加該峰會期間分別與菲律賓、新加坡、日本、汶萊、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智利及泰國等國領導人進行接觸,然卻未見中國對其他與會國家發布類似訊息。而在日中元首會談未見重大突破甚至意見相左情況下,中國僅針對日本發布「達成重大共識」之訊息明顯不符常理,推測此舉係為修復其與民主陣營國家之對抗關係。由習近平公開講話及中國外交部動向,亦能間接佐證上述觀點。
例如,習近平於APEC發表講話稱「……(前略)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4] 此發言似為回應「中國威脅」論調。同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央視記者更為中國外交部「拋磚引玉」,率先提問「國際上有聲音認為,中國已經改變,比過去更加強硬,對他國構成了挑戰甚至是威脅。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順勢強調中國將走「和平發展之路、開放包容之路、和衷共濟之路」。[5] 由中方特意營造日中關係和緩穩定、習近平對各國安全關切表示理解,乃至中國外交部對外表態口徑觀之,在在顯示中國有意修復與民主國家陣營之緊張關係,尤其日本一方面是與中國存在領土及歷史糾紛之當事國,另一方面又是美國遂行亞洲政策之重要平台,日中關係和緩對中國降低對外緊張關係至關重要。
參、趨勢研判
一、經貿關係仍是維持日中關係重要因素
此前,由於美中對立態勢漸趨明顯,中國與民主陣營國家關係轉趨緊張。在此背景下,推測中國欲與各國緩解緊張關係之主因或為經濟議題。日中元首會談期間,習近平為兩國關係定調後隨即提起經濟議題,並稱「盡早舉行新一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中略)……共同為企業提供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而此舉亦顯示習認為經濟議題在兩國關係間具備較高優先次序。自今年以來,各界高度關注中國經濟成長動態,尤其中國於「二十大」前後公布之經濟數據均顯示其在「清零」政策及美中貿易戰下漸失活力。而由習近平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期間與各國互動情形觀之,更可發現其於會談中對經濟議題投以極大關注,對經濟大國日本亦不例外。
另一方面,岸田於元首會談期間同樣對經濟議題多有著墨,顯示經濟議題於日中關係仍扮演要角。尤其近年日本對中投資額持續增長,[6] 反映日本企業仍對中國市場抱持樂觀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岸田首先提出對中國軍事活動之疑慮,其次重申該國對人權議題及中國任意逮捕日籍人士立場,最後才觸及經濟議題,並敦促中國提供「透明、可預測、公平的商務環境」。上述發言間接反映經貿活動雖能為中日關係帶來正面助益,惟兩國政治體制迥異,日企不時需面對中國政策急速轉向、日籍人士遭中國政府逮捕等隱憂。換言之,即便中國出自維持經濟增長意圖修復對外關係,惟日本對中國抱持之不信任感不單侷限於軍事活動領域,於經濟活動範疇亦不例外,故經貿關係僅能為日中關係帶來「保底」作用,難再為其「錦上添花」。
二、日本與中國對話仍需實質嚇阻力作為後盾
自岸田就任首相以來,不斷敦促中國進行對話。其後即便在中國導彈落入日本主張之經濟水域、自民黨鷹派主張強力回應之時,岸田呼籲對話之主張亦未曾改變。究其主因,或係出自藉高層互動降低中國的不可測性,並於日中間建立防範衝突機制。而日中兩國雖已實現元首會談,然就現實情況而言,中國今年以來仍持續探勘東海油田,此外更於會談前夕持續派遣海警船進入釣魚台周邊海域。[7] 由此可見,中國在外交口徑上雖有為緊張關係「降溫」之意,然在實際行動上仍持續以「切香腸式」行為逐步改變現狀,並企圖為兩國爭議事項形成「新常態」。而日本對話要求雖已獲中國形式上回應,惟其效益卻僅限於預防衝突急速升高。換言之,對於中國以灰色地帶手法「邊談邊擴張」舉措,日本強調雙邊對話難收實質效果。故日本若欲遏制中國逐漸改變現狀,最終仍回歸至能否在軍事、外交及政治上建立實質嚇阻能力而定。
[1]〈日中首脳会談 習氏「日中関係を新たな段階に」〉,《日本経済新聞》,2019年12月23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MZO53701530T21C19A2000000/。
[2]兩國外事單位公布會談內容詳見〈日中首脳会談〉,《日本外務省》,2022年11月17日,https://reurl.cc/ROy3dG。〈習近平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中國外交部》,2022年11月18日,https://reurl.cc/vm6RD1。〈中日雙方就穩定和發展雙邊關係達成五點共識〉,《中國外交部》,2022年11月18日,https://reurl.cc/28Ed7E。
[3]同註解2。
[4]〈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外交部》,2022年11月18日,https://reurl.cc/qZ0W8D。
[5]〈2022年11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中國外交部》,2022年11月18日,https://reurl.cc/ym69g6。
[6]〈中国側統計、2021年の日本の対中投資実行額は前年比16.0%増〉,《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22年7月13日,https://reurl.cc/pZ5GZQ。
[7]〈中国 東シナ海ガス田開発めぐり活動を正当化 日本の抗議うけ〉,《NHK》,2022年6月21日,https://reurl.cc/vmav3A。〈中国海警局に所属する船舶等による尖閣諸島接近(接続水域入域・領海侵入)状況-令和4年11月-〉,《日本海上保安庁》,2022年11月23日,https://reurl.cc/6Lvd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