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可恃戰力: 以美日「堅定之龍2021」演習為例
2021.12.24
瀏覽數
659
壹、新聞重點
2021年12月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U.S. Marine Corps, USMC)發表以《一個替代部隊的概念》(A Concept for Stand-in Forces)為主題的作戰運用構想。這份文件勾勒出USMC在未達戰爭門檻的戰略競爭環境中,建構美國可恃戰力的目的(ends)、手段(means)與方法(ways)。文件描述USMC替代部隊(Stand-in Forces, SIF)從競爭階段到危機形勢,再到衝突狀態的快速轉變過程,在具有爭議的前哨地區創造戰略優勢條件。《一個替代部隊的概念》也解釋USMC如何在爭端海域與盟友和夥伴採取聯合行動應對事態變化;SIF可依不同情況,由USMC、海軍(US Navy, USN)、海岸防衛隊(US Coast Guard)、特戰部隊(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跨部門(interagency)共同組成,以小部隊形式派到前方與盟友和夥伴併肩作戰,並秘密、快速、分散配置於重要水道附近島嶼,運用各種偵蒐手段當作友盟部隊的耳目,並建立軍兵種的「擊殺網路」(kill webs),提供建立「綜合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的選項。
2021年12月4~17日,USN、USMC和日本陸上自衛隊(Japan Ground Self-Defense Force, JGSDF)在日本多地舉行為期兩週的「堅定之龍2021」(Resolute Dragon 2021, RD21)演習,尋求在不同的地理環境,透過完善的指揮、管制與協調程序,提高美日雙邊裝備的互通性、一體化、擊殺效率與戰備程度,加強美日同盟的防禦能力。美軍以第三陸戰遠征軍(3rd Marine Expeditionary Forces, MEF III)和第一陸戰飛行聯隊(1st Marine Aircraft Wing, MAW)為主,出動2,650名陸戰隊以及MV-22B魚鷹(Ospreys)運輸機、KC-130J大力士(Hercules)加油機、F/A-18E大黃蜂(Hornets)戰鬥機、CH-53E種馬(Stallions)、AH-1Z蝮蛇(Vipers)、UH-1Y猛毒(Venom)直升機和M142「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s, HIMARS)。JGSDF則由東北軍第九師出動1,400名部隊與88式岸置攻船飛彈中隊(Surface to Surface Missile Forces, SSM-1 Forces)。美日軍這次基於「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 EABO)為構想的大規模軍演,是美日聯合軍演一甲子以來,首次共同分享與驗證尚在發展中的準則概念與作戰構想;在對手積極從事「灰色地帶活動」(gray zone activities)之下,通過陸海協同、快速機動與分散配置等方法,展現美日安保同盟對周邊海域的制約力量,俾利反應中國日益增加的海上活動。
貳、安全意涵
一、聯合演習以陸制海的目的很明確
美日「堅定之龍2021」聯合演習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驗證替代部隊的可行性;二是測試兩軍聯合遂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協同性。RD21是第一個針對SIF和EABO概念實施的聯合演習:前者的目的是驗證SIF的隱密機動部署能力;陸海協同定位、追蹤和打擊能力;兩軍武器裝備互通和互操能力。後者的目的是測試美日聯合保護偏遠島嶼(釣魚台)的能力;聯盟作戰聯合指揮、管制與通信協同能力;聯合後勤保障能力。USMC設想的SIF是一支小型、無明顯特徵、戰力強、機動性高、能秘密快速分散配置於重要海峽的遏制點(choke point)以及容易維護和維持的小部隊。其組建目的是為了執行海上縱深防禦的前哨任務,在爭議海域破壞潛在或實際對手的計畫和圖謀;而EABO則是根據旅級部隊編裝規模所制定的一種聯合作戰行動。承平時期,二者通過US Army、USN、USMC、JGSDF以及日本海上自衛隊(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 JMSDF)的聯合行動拒止海上威脅,「以陸制海」的作戰構想與目的很明確。
二、聯合兵種濱海作戰的手段很多樣
美國海軍陸戰隊與日本陸上自衛隊透過聯合演習評估與驗證創新作戰構想的可行性,顯示美日兩國在共同安保基礎上的高度戰略互信。毫無疑問,美日兩軍在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中,必須起到積極的聯合作用,才能應對實力增長的解放軍。「堅定之龍2021」除了部隊正常編組的聯合操演之外,亦將USMC和JGSDF編成執行海上拒止(sea denial)任務的小規模部隊,協助USN和JMSDF對抗中國艦艇編隊針對日本的示威性航行。為了測試在不同地理環境下的聯合指揮、管制與協調程序,RD21演習的位置散布於日本各地的九個訓練場。演習課目的安排是為了驗證USMC的SIF以及美日同盟執行EABO的構想,包括聯合目標偵察、指定、分配與打擊;聯合火力協同;武裝直升機對海攻擊;聯合部隊空中機動和突擊;城鎮步兵戰鬥;聯合空中加油;傷患救護與空中後送等。這些操演課目反映聯合軍兵種遂行濱海作戰(littoral warfare)手段的豐富多樣性,有利於建立聯合海上拒止能力――既能夠封鎖中國艦隊進出日本群島的國際海峽,也能夠應對其他對手在日本周邊活動的海上編隊。
三、通過演習驗證構想的方法很實際
2021年2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對所屬單位發布《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暫行手冊》(Tentative Manual for 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首先尋求艦隊陸戰部隊(Fleet Marine Forces, FMF)對遂行EABO任務的經驗回饋,並將在未來兩年內廣徵其他陸戰部隊、學界、智庫及個人的評估和分析意見。儘管根據建軍發展計畫,USMC建立一支完全有能力制變應變部隊的時間點設定於2030年;但柏格上將於2021年初下達指令:USMC必須在2023年以前建構一套新的作戰構想,以利於爭議地區應對中國日益升高的挑戰。「堅定之龍2021」聯合軍事演習編組SIF從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Kadena Air Base)到富士營區聯合部隊訓練中心(Combined Arms Training Center Camp Fuji)執行機動部署的距離超過1000公里,充分顯示SIF的遠程機動能力;而HIMARS與SSM-1透過陸海協同三角定位實彈射擊,亦可展示聯合火力精準打擊威力。演習的主要方法是將兵力、裝備、火力和行動整合起來,建構「綜合嚇阻」力量的高可恃性――SIF應變機制組成的可靠性、適切性和互操性以及執行EABO任務的效益性――皆可望通過「堅定之龍2021」得到驗證。此外,通過「堅定之龍」系列亦可證明USMC是一支「有能力執行包括EABO在內各項任務的部隊」,而不只是一支「EABO部隊」。
參、趨勢研判
一、理論創新是準則發展的依據
2020年4月,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ing Assessment, CSBA)初步提出「發現並嚇阻」(deterrence by detection)的概念,USMC司令柏格上將(Gen. David Berger)認為,靠傳統嚇阻方法應對中國挑釁根本無濟於事,因此支持「發現並嚇阻」概念,此一概念很高程度被駐日美軍(U.S. Forces Japan, USFJ)用在應對中國海軍編隊抵近日本的「灰色地帶活動」,按照「發現、嚇阻、打擊」理論,思考USMC遠征前進基地(expedition advanced base, EAB)的功能與SIF應具備的嚇阻與打擊能力。首先,將無人載具(unmanned vehicle)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整合運用,建構無明顯特徵的水面、水下、陸上與高空密切整合的情報、監視與偵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ISR)系統,提供SIF完善的偵知體系,對敵取得先期「發現」;其次,SIF透過快速、秘密、機動部署,對敵形成有「嚇阻」態勢;最後,對敵海上編隊採取聯合「打擊」行動,維護日本領土及周邊地區安全。科技發展促使武器性能提升,而武器性能則促使作戰概念改變;作戰準則亦必須相應調整,方能應對新的作戰形態。國防智庫對科技發展與武器性能一向具有敏銳的感知力,往往能夠在裝備運用的概念上啟迪軍事理論創新,可望成為作戰準則發展的依據。
二、通過演習驗證構想發展準則
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柏格上將是「替代部隊」概念的倡導者,其理念可以概括為三點:第一,SIF的主要任務是發現並監控對手在相關海域活動的武器裝備、偵測系統以及艦艇編隊,提供聯合部隊武器追瞄,直到目標消失。第二, SIF快速秘密機動,使對手難以捉摸,造成敵人猝不及防,可以獲得奇襲效果。第三,利用對目標的精確掌握,採取聯合火力打擊,迫使敵海上編隊轉移至其他SIF或艦隊優勢的海域。這些措施將給對手構築多重難以克服的障礙,因此可以達到嚇阻敵人的目的。不過,這些構想必須在地主國的密切合作之下才可能順利遂行。儘管SIF的概念尚未成為美軍正式的作戰構想,但在經過「堅定之龍2021」之後,勢將會在爾後的聯合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習中不斷進行測試和驗證,並從中得到各種修訂的參數和確實的資訊,然後進一步將《一個替代部隊的概念》轉化為以《替代部隊作戰準則》為題或類似主題準則的編纂依據;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暫行手冊》經過實際試行檢驗及進行必要的增刪後,亦將成為正式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手冊》。這些準則和手冊有利於承平時期通過陸海協同、以陸制海,聯合應對來自海上的威脅。
三、作戰需求引領編裝革新發展
目前圍繞日本的立體ISR系統已經建置完備,有利於掌握目標動態,但基於嚇阻和打擊的需求,USMC一方面組建能夠快速機動反應的陸戰濱海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該團由一個戰鬥隊、防空營和後勤營編成。另一方面著手測試遠征部隊遙控操作地面單元(Remotely Operated Ground Unit for Expeditionary, ROGUE)與火力車(Fires Vehicle, FV)組成的海軍陸戰遠征隊艦艇攔截系統(Navy Marine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 NMESIS)。ROGUE FV是以一輛具備高酬載力,能夠在惡劣地形機動的聯合輕型戰術載具(Joint Light Tactical Vehicle, JLTV),配備多功能的超視距巡弋飛彈――一種足以摧毀海上和陸上目標的海軍打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 NSM)――形成一套無人駕駛和機動打擊的攔截系統,從而保障SIF的安全。USMC通過兵火力編裝的創新發展,採取戰術與技術交替運用,致命與非致命武器火力結合的方法,經過演習反覆驗證,SIF和NMESIS極有可能於短期內成為USMC遂行「遠征部隊前進基地作戰」的正式編裝,有希望在2023年以前具備初步作戰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實現USMC司令柏格上將對於中國海上編隊進出島鏈向美日進行軍事示威給予有力反制的殷切期待。
[1]USMC, A Concept for Stand-in Forces (Pentagon, Virginia: USMC, December 2021), p. 4, https:// www.hqmc.marines.mil/Portals/142/Users/183/35/4535/211201_A%20Concept%20for%20StandIn%20Forces.pdf?ver=EIdvoO4fw I2OaJDSB5gDDA%3d%3d 。「擊殺網路」是聯合岸置飛彈陣地、砲台、和水面艦艇,透過聯合指揮、管制與協同程序,運用三角定位法,鎖定海上目標,並給予火力協同打擊的一種防禦網路。
[2]Todd South, “A mix of 4,000 Marines and Japanese soldiers will run a series of firsts in this two-week exercise,” Marine Times, December 7, 2021, https://www.marinecorpstimes.com/news/your-marine-corps/2021/12/06/a-mix-of-4000-marines-and-japanese-soldiers-will-run-a-series-of-firsts-in-this-two-week-exercise/.
[3]“USMC and JGSDF commence Resolute Dragon 2021 exercise,” Naval Technology, December 6, 2021, https://www.naval-technology.com/news/usmc-jgsdf-commence-resolute-dragon-2021/.
[4]Thomas G. Mahnken, Travis Sharp, and Grace B. Kim, Deterrence by Detection: A Key Role for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in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April 14, 2020), pp. ii-iii.
[5]柏格上將此後在2021年4月間,陸續以〈為未來做準備:海軍陸戰隊支持在具爭議的濱海地區採取聯合行動〉(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Marine Corps Support to Joint Operations in Contested Littorals)為題投書美國陸軍大學期刊《軍事評論》(Military Review),以及在眾議院撥款委員會(Hous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就陸戰隊的防衛態勢提出的聲明,皆強調必須改變以往作法,建構「偵查嚇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