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發展理念」的建構與挑戰
2021.12.24
瀏覽數
629
壹、新聞重點
2021年12月2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就2021年經濟形勢和2022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習近平於會中致詞強調:「明年將召開中共二十大…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1] 隨後於12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總結了2021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並呼應「新發展理念」,這代表中共為邁向二十大及後續的整體發展,將習近平的「新發展理念」作為下個階段的最高指導思想,本文將闡述其建構目標和可能的未來挑戰。
貳、安全意涵
一、「新發展理念」顯露出改革開放以來長久弊病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召開的中共第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百年決議》)中,也從中共重要歷史文件的高度對「新發展理念」特別著墨,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高品質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2] 這代表中共建黨百年後的下個階段,會從克服過去的「唯GDP論」弊病出發,試圖扭轉過往犧牲環保和品質,僅求大量生產製造的問題,認為未來引領中國的新發展方向必須全面多元,不再以經濟成長為唯一的成敗或政績標準。
此外,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調「四個必須」,包括: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高品質發展,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另對於新形勢發展要求「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發展的路子,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3] 如上所述,中共當局看出過往的長期弊病為粗放型發展,只為了增長而盲目投入資源造成浪費,故必須在經濟事務上經過中共集中和協調分配資源,以突破積習已久的不均衡發展弊病。
二、「新發展理念」面向多元但過於發散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近期的專文重點且具歷史縱深的介紹了習近平的「新發展理念」,為貫穿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發展的行動指導思想,目的在統籌保障「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4] 此概念由習近平在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包含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等五個面向,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係中國發展的一場深刻變革,其內涵包括:[5] (一)創新:解決發展動力問題;(二)協調: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三)綠色: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四)開放: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五)共用: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故從這五點內涵來看,「新發展理念」面相十分多元,幾乎涵蓋了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的各種長期問題。
然而,一再強調中共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而非藉市場經濟自行修復,恰恰暴露其動機是政治考量為主,避免經濟不穩衝擊到政治層面,因無論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或是社會公平等議題,其實都深深和中國社會不滿以及政權穩定有關,其處理思維也應和強調創新以及內外循環聯動的經濟問題有所不同,但現在卻全都包含在「新發展理念」之下,反而越強調統籌卻越難以專注處理個別問題,因過度發散而造成顧此失彼。例如2021年9月大規模「拉閘限電」的能源危機,就是在綠色發展方面過度急於求成的後果,而未考量經濟生產現實
參、趨勢研判
「新發展理念」即便成為習近平主導未來中共發展的引導思想,但仍有難以克服的客觀現實和內外限制,本文分別從根本性的發展不平衡和2022年經濟展望二方面探討。
一、發展不平衡問題最久遠也最難克服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始,即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讓沿海地區和特定容易吸引外資技術的產業優先發展,也由於計畫經濟的遺緒,使得中國經濟再從公有制逐步轉換到私有制的轉軌過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先富起來」的既得利益者和地區,並逐漸形成了「三差問題」(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東西差距)。因此,「新發展理念」特別以「協調」作為對應此問題的主要理念,而中共近期的政策實踐則是以「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等方式解決上述各種差距的問題。雖然習近平在2021年8月17日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时指出「共同富裕」的目標是要全體人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及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等,[6] 想要同時解決發展不平衡和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但實際上中共仍須拿出更具體和長遠的辦法,例如目前鼓勵中國私有企業自願性樂捐,但這樣的道德勸說勢必要有其他政府檯面下的如查稅、安檢、整改等方式相配套,這些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手段若從短期效果變成長期政策,勢必會造成私有企業特別是外資對於中國市場的疑慮,增加投資諸國的隱形成本。如此將更不利於「新發展理念」中第四項的「開放」理念,引起外界對其開放誠意的質疑和進入中國市場的躊躇。
此外,中國目前的「官僚資本主義」和「國進民退」已經證實了中共就是最大的資源掌控者,也是目前改革開放果實的既得利益者和收割者。但身為最大既得利益者的中共和其黨員在掌管一切的誘惑下,如何能夠迫使官僚或大型國企與中國一般人民「共同富裕」,絕對不是靠著反貪腐或是整改就能完成,因為既有的財富分配模式已是大者恆大的不可逆狀態,更可從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中理解「先富幫後富」的不切實際。故中共僅僅憑藉著漂亮的理念和口號,以及半強迫式的短期措施,未來難解決最長久也最困難的發展不平衡問題。
二、2022中國經濟工作展望僅能以求穩為主
習近平在2021年12月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2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代表中共當局了解自2020年新冠疫情之後經濟雖然已逐漸在復甦中,但僅能說比去同期進步而未能有過高的期望,且疫情不斷隨著變種病毒出現而難言何時可真正趨穩。另一方面,這次會議還提出「房住不炒」的原則和堅持租購並舉,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這代表2021年恆大這種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出現財務危機,暴露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脆弱以及可能的骨牌效應,迫使中共面對這種可能影響國內甚至世界資本市場的金融危機是如履薄冰。特別要指出的是隨著歐美國家在疫情危機中逐步發展出逆轉全球化和生產在地化的方向,促使原本大幅依賴中國製造產業鏈的斷鏈、重組和轉移,這對於中國經濟而言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此外,會議中也直白表示另一原因是要在2022年召開中共二十大,故可合理推論未來無論從經濟上或政治上而言,中共都認知到都不宜有過大的動作,平穩中求取進步即可。
[1]〈徵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人民網》,2021年12月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207/c1024-32301095.html。
[2]〈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網》,2021年11月1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117/c1001-32284266.html。
[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這些話擲地有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1年1月11日,https://www.ccdi.gov.cn/toutun/202112/t20211211_157778.html。
[4]「五位一體」: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四個全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汪曉東、李翔、王洲,〈關係我國發展全域的一場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重要論述綜述〉,《人民網》,2021年12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21/1208/c64387-32302202.html。
[5]〈習近平:聚焦發力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年1月18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6/0118/c64094-28064766.html。
[6]〈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人民網》,2021年8月1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1/2021/0817/c1024-3219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