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利用學術合作促進軍事現代化
2021.12.24
瀏覽數
722
壹、新聞重點
美國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FDD)12月9日發布報告,即便美國已宣布拒絕數百名中國留學生與學者入境資格,以及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8所中國大學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中國依舊與美國數十所大學之間維持姊妹校或孔子學院等聯繫,且持續透過學術合作蒐集敏感情報和專有技術,發展其軍事力量。[1]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亦於12月10日刊登美國企業家麥戈文(Patrick Joseph McGovern)的繼女貝瑟爾(Michelle Bethel)署名之文章,表達其對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與中國大學合作,助長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憂心。[2]
近年來,中共大力推行軍民融合政策,並將國內數十所大學納入其戰略共建計畫中。中國學術界與企業透過人才交流或學術合作,在航太科技、量子計算,生物和高超音速武器等各種領域,進行情蒐工作。其中,與解放軍關係密切的軍工大學扮演重要角色。據中共說法,中國軍工大學每年為國防事業輸送大批優秀人才,並對國防科技發展做出「很大貢獻」。而隨著國際對中國透過學術交流名義,竊取先進技術的疑慮逐漸升高,各國紛紛開始採取反制作為。美國司法部於2018年開啟「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避免科技被中國盜竊;2020年12月,日本《共同社》也曾報導,日本有45所大學與中國7所軍工大學締結學術與學生交流,引發尖端技術外流疑慮,超過三成日本大學表示將調整相關協議。本文討論中國軍工大學如何透過人才培育與國際交流,促進中國軍事現代化,以及相關交流可能產生的風險。
貳、安全意涵
一、 軍工大學承載人才輸送與研發任務
軍工大學泛指國防科技工業、軍事工業相關系統所屬的高等學校。1993年,在經歷多年的部門整併與改制後,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防科工委)的7所大學,被稱為「國防七子」,成員包含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國防科工委業務改納入新成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七子」則改由工信部管轄。
這些軍工院校皆是中國的「雙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且多為「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大學,[3] 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多位院士與數百億政府預算,每年向中國國營企業與軍工集團輸送數千名畢業生。「國防七子」皆有其專精領域,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專長於航天領域,曾成功發射過20顆小衛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掌握全國衛星、導彈、飛彈技術;西北工業大學直接掌握和操作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與羅布泊核試驗基地。另外,哈爾濱工業大學是製造東風飛彈的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2020年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由這七所大學參與研製的軍隊裝備,也屢屢出現在歷次中國閱兵的方陣之中。
二、 軍工大學強化國際交流有其政治目的
大專院校與研究單位為推動國際化與國際對接,以人才交換、簽署合作備忘錄或舉辦國際研討會等方式進行互動,實屬稀鬆平常,但中國民間大學在「軍民融合」戰略中,被官方賦予「加強學術界與國防及安全單位的整合」之任務。習近平在十九大上強調,「要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中國至少有50所大學加入「軍民融合戰略」共建計劃,相繼設立「軍民融合戰略研究中心」或開設「軍民融合研究院」,部分大學亦接受中央軍委會裝備發展部或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專案補助、代訓軍校生,或是成立國防實驗室、與解放軍建立夥伴關係,俾便達成上述目標。雖然各國皆會利用學術單位與私部門提升自身軍力,但誠如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訪問研究員拉斯凱(Lorand Laskai)所言,中國「軍民融合的野心和觸及範圍已超越美國」。而在澳洲智庫ASPI「中國國防類大學追蹤器」(China Defence Universities Tracker)資料庫當中,針對各大學、學院是否涉及間諜活動或不當行為的風險評級,「國防七子」皆被列為「高風險」(very high),顯示中國大學的作法已遠遠超出正常學術交流的合理範圍。
參、趨勢研判
一、 各國著手因應中國科研合作爭議
早在2018年,ASPI就曾發表題為《異國採花,中華釀蜜》(picking flowers in foreign lands to make honey in China)的專題報告,揭露中共長期派遣軍事院校學生、學者到西方竊取軍事技術和機密。2020年,美國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亦曾發布報告,揭示多達115家美國大學和政府資助的研究實驗室與中共軍方關係密切。該報告發現,美國的研究人員與「國防七子」的研究人員曾聯合撰寫過254篇科學研究的學術論文,而這些中國籍研究者,部分參與過中共秘密武器研究計劃。且為了掩蓋其與中共國防計劃之間的聯繫,多半使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中性字眼,從而掩蓋與中共軍方之間的隸屬關係。2020年,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決定將77個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中國先後共有18所大學被列入,「國防七子」也都在名單之中。2021年6月,日本政府發布2021年《增長戰略實施計畫方案》,該方案規劃未來將強化對赴日留學的學生與研究者的審查,還將強化《外匯法》等法規,防止可用於武器的重要技術外流。美國政府亦於7月以影響國家安全為由,不斷收緊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
二、 各國陷入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的兩難
雖然民主國家對中共竊取先進技術已經有所警覺,但是相關反制作為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加上當地政府對相關行為執法力度依然薄弱,以及中共巧妙地將相關行為包裝成文化與學術交流,導致相關竊取行為依舊層出不窮。而民主國家的大學或科研單位,為求經費補助或招生利基選擇繼續與中共合作。美國有不少孔子學院被關閉後,轉換成不同的研究專案或補助方式。對美國大學來說,與中國大學締結姊妹校,有助於招攬對中文感興趣或想前往中國發展的學生。如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於2019年關閉孔子學院,但仍保持與上海交通大學(SJTU)的學術合作伙伴關係,上海交通大學擁有三個國防實驗室,與中國軍隊軍事科學院簽訂了聯合軍事研究協議,其信息安全學院院長和首席教授也曾為中國軍隊工作。
此外,美國在打擊中國間諜上也遭遇反對聲浪,部分民權人士批評相關做法將加劇美國政府對亞裔的歧視。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2,000多名學者在2021年11月聯合簽署致美國司法部長加蘭(Merrick Garland)的公開信中,表達對「中國計劃」過多針對華裔研究人員的擔憂,並敦促終止該計劃。澳洲亦有不少大學,表達中國留學生減少,導致科研資金被大幅削減,甚至可能有跌出世界大學排名的風險。在政府執法效力不彰,再加上未有相關配套措施的情況下,中國利用軍工大學與美國學術單位的交流合作,竊取先進技術的情形,恐怕仍令行不止。
[1] Craig Singleton, The Middle Kingdom Meets Higher Education,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December 9, 2021, https://bit.ly/3EUI9mu.
Michelle Bethel, “Is MIT’s Research Helping the Chinese Militar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ecember 10, 2021, https://on.wsj.com/3GG7Vv5.
1990年代中期,中國為「面向21世紀打算重點建設約100所左右的大學」,遂從各地挑選約100所大學列為國家的培育重點,優先給予補助經費,即是所謂的「211工程」;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中,提出中國需要有具有世界水準的一流大學,「985工程」便因此產生。所有「985大學」都是「211大學」,但「211大學」卻不一定是「985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