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擴大與中國競爭空間以防禦台灣之評析
2023.03.07
瀏覽數
1765
壹、新聞重點
美國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NDU)出版的《聯合部隊季刊》(Joint Force Quarterly)2022年第一季號,刊載了一篇題為《擴大競爭空間防禦台灣》(Defending Taiwan in an Expand Competitive Space)的論文,作者吳志遠(Joel Wuthnow)博士現為該校國家戰略研究所中國軍事事務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Military Affairs)資深研究員。近年來,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開展,人民解放軍研發並部署了多種型式長程精準打擊武器,具有倍於往昔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能力,加上美國本土距離台灣過遠等因素的制約,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風險逐漸地增高。為了維持台海水域和平穩定,美國政府賡續提供防禦性武器協助台灣建立必要的自衛能力;另一方面,美國持續強調將依《台灣關係法》對台提供安全承諾。該報告認為,美國藉強化與中國周邉國家互動,擴大與中國戰略競爭空間,從而為台海安全提供更確切的保障。[1]
貳、安全意涵
一、美國透過軍售與軍援提升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
長期以來,中國機艦對台的騷擾活動多集中於西南空域與海峽中線靠向陸一側,侵擾數量雖日增但其模式卻相當節制,人民解放軍機艦穿越海峽中線的情況並不多見。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女士訪台後,中國隨即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了數波聯合演訓以茲抗議。其後,中國機艦穿越海峽中線已成為「新常態」,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壓力日增,同時預警時間受到壓縮。面對中國對台軍事恫嚇升高,美國除透過軍售管道提供台灣亟需的防禦性武器外,美國參議院2022年12月通過的《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2023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將在未來五年提供台灣100億美元的軍事財政援助。[2] 為了有效防禦台灣,美國當前採取的最直接作法,即是快速地對台灣軍事與裝備進行現代化,透過武器售予與部隊代訓等方式提升台灣軍隊的戰鬥效能,用以對抗中國的武力恫嚇並對抗其可能的軍事入侵。
二、美國須保有介入台海軍事衝突能力的可信度
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持續地開展,其具有倍於往昔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這使得美國欲在台灣周遭取得海空優勢與遂行兵力投射變得更加地困難。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台灣本島鄰近中國大陸,美國本土甚或其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基地距離台海相對地遙遠,當美軍決定派兵介入台海衝突時將無法迴避「嚴苛距離」(tyranny of distance)對其形成的挑戰,這不僅對軍事調度形成不利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減損其對防禦台灣所做政治承諾的可信度。[3] 為了解決前揭兩項困境,美軍近年不斷修正作戰概念俾能於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範圍進行機動,例如部署匿蹤機艦與發展「分散式海上作戰」(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 DMO)概念。為對台海衝突進行快速反應,美國敦促日本加強西南諸島的防禦工事,俾能在需要時快速進駐爭取反應時間。此外,美國亦與鄰近台灣國家政府討論運用該國軍事基地事宜,例如菲國政府已同意美軍使用該國北部基地,[4] 透過此等努力美軍可化解地理因素對其軍事行動形成的各項制約,同時保有介入台海衝突的可信度軍事能力。
三、美國透過結盟擴大中國競爭空間用以防禦台灣
中國軍力提升對美國介入台海衝突構成巨大挑戰,然而中國在地緣政治與軍事體系上的弱點,將對其對抗美軍介入台海衝突形成相當程度制約。就地緣政治言,中國鄰接國家中特別是印度,兩國間的邉界紛爭極可能成為未來引發大規模衝突的引爆點,美國近來不斷地強化與印度軍事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未來中國必須將更多的軍事資源用以處理中印兩國間的軍事潛在對抗甚或軍事衝突。此外,隨著美國對中亞區域的關切,這個富含天然資源且位居戰略要衝的區域,將成為美中俄三國戰略利益的聚歛點,也是三方開展「大競逐」(The Great Game)的舞台,這種發展使中國必須將部分軍事資源轉移至西北地區。對中國軍方言,為對美國介入台海衝突預做準備,其在台海當面集結了人員與資產過多,加上其戰區的規劃係針對特殊想定設計,並不適合單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由於中國軍方存在著這種系統性弱點,若能將中國的競爭空間進一步地擴大,解放軍在指揮調度與資源配置上將面臨嚴苛的挑戰,這對美軍介入台海衝突將可提供一個「機會之窗」。
參、趨勢研判
美國建構兼顧陸權與海權的戰略架構用以防禦台灣
當前,美國採取提升台灣軍事現代化水平與強化印太區域前進防禦(forward defense)能力兩種途徑,協助台灣用以對抗中國的軍事恫嚇與武力進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擴大中國競爭空間防禦台灣」另種可行途徑,此即美國可藉與中國潛在敵國結盟的方式,提供台灣安全更為確切保證,亦可對中國的向外擴張(特別係指海權面向)形成某種程度制約。這種結合海權與陸權國家的混合聯盟架構,如同英國在「不列顛治世」(Pax Britannica)的大戰略安排。當美國採行作者提出的政策建議時,可透過地理範圍的「水平升高」(horizontal escalation)迫使中國分散軍事資源,有效化解兩國在台海水域軍事對抗風險的「垂直升高」(vertical escalation)。事實上,美國近來強化與印度及中亞國家的安全合作關係,即已彰顯美國欲藉陸權與海權的聯合運用扼制中國向外擴張,對海權國家言,這是一個極具彈性且有力的戰略安排。未來,美國除會強化與亞太國家的聯合海軍操演外,亦有可能在中國周邊與友邦進行更多的陸上聯合演習。
[1]Joel Wuthnow, “Defending Taiwan in an Expanded Competitive Space,” Joint Force Quarterly, 1st Quarter 2022, pp. 89-94.
[2]〈美國參院通過對台灣五年百億美元的「無償軍援」意味著什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2022年12月22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8443。
[3]同註1,頁89。
[4]洪聖斐,〈菲律賓悄悄轉向美國,開放靠台海基地讓美軍威懾中國〉,《Netwalk新聞》,2022年11月15日,https://reurl.cc/RvjA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