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重估艦隊規模應對解放軍挑戰
2023.03.07
瀏覽數
1765
壹、新聞重點
中共海軍快速擴張,美國海軍現有艦隊規模及艦艇數量將難以應付。根據美國國防部2022年《中共軍力發展報告》(Pentagon’s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至2025年時,解放軍海軍總艦艇數量將從現有的340艘成長至400艘,並由更現代化、更大型、配備反艦、防空、反潛感測器與武器,可執行多重任務的新一代艦艇,取代老舊艦艇。[1] 為了對抗解放軍海軍威脅,美國海軍重新調整其艦隊規模。2016年時,美國海軍發布其艦隊結構,建立一支355艘作戰艦艇組成的艦隊,但時間點早於2017年新的《國家安全戰略》所設定的「大國競爭」戰略指導原則,也未反映美國海軍所期待的未來新艦隊架構。因此美國海軍重新評估其艦隊規模,以因應新的威脅及挑戰。
貳、安全意涵
2022年4月,美國海軍公布「30年造艦計畫」,提出未來艦隊的3種可能組合,並在7月向國會提交新的「作戰艦艇評估及需求」(Battle Force Ship Assessment and Requirement, BFSAR)機密報告,要求建立一支擁有373艘艦艇的艦隊。在這項新的「2045艦隊計畫」中,考慮到新國防戰略中「整合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概念,保持對中共及俄羅斯的軍事優勢,以及新的聯合作戰概念,在戰時與其他軍種鏈結,包括「聯合全領域指揮管制」(Joint All-Domain Command & Control,JADC2)及海軍的「優勢計畫」(Project Overmatch),以分散式架構進行海上戰鬥。該計畫主張艦艇要能靈活搭載更高效能的武器系統及感測器,並隨技術的改變而隨時升級。因此,在建立未來平台時,要考慮現代化需求,包括硬體可升級,以及軟體以創新速度更新,在大型的平台中預留足夠空間、重量,以及功率,以支持不斷發展的感測器及武器系統。[2]
一、擬議中的2045艦隊計畫組成規模
「2045艦隊計畫」對未來海軍艦隊的構想,包括以下艦艇:• 12艘哥倫比亞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 • 12 艘航空母艦。 • 66 艘潛艦,包括快速攻擊潛艦,及大型有效酬載潛艦。 • 96 艘大型水面艦,包括勃克級驅逐艦和新的下一代驅逐艦 (DDG(X))。 • 56 艘星座級飛彈巡防艦。 • 31艘大型兩棲艦。 • 18 艘輕型兩棲戰艦,支援陸戰隊濱海戰鬥團。 • 82 艘戰鬥後勤及輔助艦艇。
在海軍航空隊方面,海軍希望擁有一支由1,300架第5代戰機及一系列下一代戰機與無人機組成的作戰飛機、900架支持反潛及反水面戰,由直升機及海洋巡邏機組成的機隊,及750架支援飛機。此外還將納入150 艘大型水面和水下無人駕駛艦艇,將作為感測器和有人艦隊的輔助彈藥庫。海軍仍在定義未來無人艦艇應該是什麼樣子,海軍曾在2022年的環太平洋聯合演習(RIMPAC)中進行大型無人水面艦與飛彈驅逐艦搭配,海軍未來會持續擴大此類演習,並在202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將大型無人水面載具部署至航空母艦打擊群中。海軍作戰部長吉爾岱上將(Mike Gilday)就曾經表示,要將大型無人水面艦當成飛彈母艦。
二、海軍分散式海上作戰概念支持新艦隊發展計畫
海軍正持續發展其「分散式海上作戰」概念(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 DMO),並曾在2021年「大規模演習」(Large Scale Exercise 2021)加以改良。分散式海上作戰概念的構想是,讓艦隊指揮官能跨越數千哩,直接指揮所有艦隊,包括航艦打擊群以及兩棲戰備群,並將其作戰力量加以集中。未來海軍艦隊也將採用新部署概念,將水面艦隊部署更為分散,並採「隨插即用」(Plug and Play)概念,讓每一艘艦預先接受一系列作戰能力訓練與驗證,確保其可獨立部署,並在必要時無縫加入航艦打擊群。該項研究是在2021年海軍「大規模演習」後進行,這項演習也測試了海軍的分散式作戰、及陸戰隊的「遠征前進基地」及「競爭環境濱海作戰」構想。[3]
三、淘汰舊艦引起批評
為加速艦隊更新的腳步,該報告將進一步削減現有艦隊,包括已老化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以及相對較年輕的濱海戰鬥艦。汰除這兩型艦在國會中存在爭議,國會議員一直試圖阻止海軍汰除這兩型水面艦。但海軍認為,必須設定海軍的持續發展路徑,確保海軍成為未來具備戰鬥力的海上武力,淘汰無法在高度威脅戰場存活的老舊艦艇,並保留經費投資未來的艦隊,這對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參、趨勢研判
美中戰略競爭對美軍而言是長期挑戰。美國海軍近20年僅增加75艘新艦艇,美國國防部及國會都認為美國海軍動作太慢,也無法應付中共「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挑戰。不過,美國海軍認為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產生海軍最終要求的艦隊,包括運用前述的分散式海上作戰概念,及結合「全領域指揮管制」及海軍「優勢計畫」,未來海軍艦隊除以新式的多功能艦艇取代舊型艦外,也會在艦隊中納入無人艦,並配備極音速武器,進一步擴充海軍的作戰力量。國會將在今(2023)年成立委員會評估海軍的新艦隊計畫,不過近年來海軍艦隊數量已成為政治議題,國會成立的委員會能否在海軍觀點之外提出有意義的新論點,也受到外界質疑。[4]
一、小型多功能艦艇取代多災多難的濱海戰鬥艦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公布的「下一場戰爭的第一場戰鬥」(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報告,[5] 認為美國海軍應該建造更多潛艦,並使用更小、隱蔽性更佳的艦艇,運用消耗性的無人艦伴隨航空母艦打擊群並作為誘餌。某些分析也指出,俄羅斯現在改專注於發展小型艦艇,主要用於在黑海及波羅的海進行防禦作戰,這些艦艇並不是要與美國海軍作戰。俄烏戰爭中,烏克蘭雖成功擊沉一些俄羅斯海軍艦艇,但俄國海軍專注沿海及區域海域的戰略給美國海軍阻止俄攻擊美國盟友的任務帶來困難。另外,這些艦艇可以攜帶大型攻陸巡弋飛彈,從而賦予其影響及支持陸上作戰的能力。
雖然大型艦艇使美國海軍能投射武力,但美國海軍缺少小型但作戰能力強大的艦艇。濱海戰鬥艦則無法填補此一空白,因此海軍需要採購星座級巡防艦,可擔負部分沿海及區域任務,而海岸巡防隊也可支持廣大海域的巡邏任務,讓海軍專注於海上作戰任務。[6]
二、無人艦將納入艦隊規劃
美國海軍除在規劃新式艦艇外,也計畫將無人艦納入艦隊編制。無人駕駛船艦可提供用於執行一系列任務的低成本平台,幫助海軍實現更佳的部隊結構平衡。無人船艦上沒有配置人員,使其能夠承擔更大的作戰風險,艦艇本身也可完全圍繞任務進行設計,無需考量支持人員艦上起居需求的裝備空間。雖然目前大多數無人載具是作為對有人資產的補充,但隨著對無人艦艇操作能力的信心增強,未來有可能逐步取代有人艦艇。不過國會委員會經常對無人系統的有效性和能力持保留態度,其挑戰仍然很大,而且並未實際減少人力,反而使人員維持穩定,甚至增加人力需求。[7]
三、極音速武器將成為水面打擊新利器
美國海軍除在規劃新一代大型水面艦(DDG(X))外,也在為一直未能派上用場的桑瓦特級(Zumwalt)驅逐艦,改配備三軍種通用的共同極音速滑翔武器(Common Hypersonic Glide Body, C-HGB),這將是美國海軍首種具備極音速飛彈的水面艦。根據新設計,桑瓦特級驅逐艦上的先進火砲系統將會拆除,以裝置極音速飛彈的發射器,這樣除保持該艦艦體結構不變外,也不會影響該艦的航行穩定性。該發射器是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潛艦上用於發射戰斧巡弋飛彈的多管式發射系統(Multiple All-up Round Canisters,MAC)的衍生型,但海軍不願說明未來可能裝置幾具發射管。該型極音速飛彈是陸、海、空軍3軍種通用,在「聯合全領域指揮管制」架構的支持下,將能進一步提升海軍的長程打擊能力。[8]
[1]Sam LaGrone, “Pentagon: Chinese Navy to Expand to 400 Ships by 2025, Growth Focused on Surface Combatants,” USNI News, November 29, 2022, https://news.usni.org/2022/11/29/pentagon-chinese-navy-to-expand-to-400-ships-by-2025-growth-focused-on-surface-combatants.
[2]Sam LaGrone, “UPDATED: Navy’s Force Design 2045 Plans for 373 Ship Fleet, 150 Unmanned Vessels,” USNI News, July 26, 2022, https://news.usni.org/2022/07/26/navys-force-design-2045-plans-for-373-ship-fleet-150-unmanned-vessels.
[3]Sam LaGrone, “Fleet Forces Studying ‘Plug and Play’ Destroyers in New Carrier Strike Group Concept,” USNI News, January 11, 2023, https://news.usni.org/2023/01/11/fleet-forces-studying-plug-and-play-destroyers-in-new-carrier-strike-group-concept.
[4]Justin Katz, “Will Congress and Navy Find Room to Agree on Ships? 2023 Preview,” Breaking Defense, December 28, 2022, https://breakingdefense.com/2022/12/will-congress-and-navy-find-room-to-agree-on-ships-2023-preview/.
[5]Mark F. Cancian, Matthew Cancian, Eric Heginbotham, “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 Wargaming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CSIS, January 9, 2023, https://www.csis.org/analysis/first-battle-next-war-wargaming-chinese-invasion-taiwan.
[6]Alison Bath, “US Navy Needs More Small Warships to Counter Russia, Researchers Say,” Stars & Stripes, June 20, 2022, https://www.stripes.com/branches/navy/2022-06-20/navy-smaller-warships-counter-russia-6395628.html.
[7]Brad Martin and Scott Savitz , “How Big of a Fleet? A look at the US Navy’s Size And Readiness Needs,” Defense News, January 12, 2023, https://www.defensenews.com/opinion/commentary/2023/01/11/how-big-of-a-fleet-a-look-at-the-us-navys-size-and-readiness-needs/.
[8]Sam LaGrone, “Latest Zumwalt Hypersonic Missile Installation Plan Calls For Removing Gun Mounts,” USNI News, March 16, 2022, https://news.usni.org/2022/03/16/latest-zumwalt-hypersonic-missile-installation-plan-calls-for-removing-gun-mou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