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工企業「中航電子」合併 「中航機電」的戰略意涵
2022.08.12
瀏覽數
1895
壹、新聞重點
中國航空軍工企業「中航電子」(China Avionics Systems)於2022年6月11日公告,合併上市航空機電龍頭「中航機電」(AVIC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1] 「中航電子」隸屬於中共航空工業研究、設計、製造的大型國有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主要生產軍民兩用的航空電子系統、飛行控制系統、導航系統、飛行航姿系統、飛機參數採集系統、大氣資料系統、航空照明系統、感測器等整體的飛航電子系統生態鏈。[2] 「中航電子」旗下更掌握10家軍工企業與12家託管單位,包括研發機載雷達系統的「中航雷達與電子設備研究所」與從事機載、彈載計算與航空軟體研發的「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3] 「中航機電」則提供「航空電力系統」、「液壓系統」、「燃油系統」、「環境控制系統」、「高升力裝置」、「武器與懸掛發射系統」、「空調壓縮機」與「高壓氧艙」等產品,服務範圍橫跨航空、航天、導彈、船舶等全方位國防領域。[4] 依據公告,「中航電子」將以換股方式吸收「中航機電」,整合雙方資源,提升航空工業機載系統的產業佈局,發揮規模效應,強化航空產業競爭力。[5] 本文將探析「中航電子」合併「中航機電」的戰略安全意涵。
貳、安全意涵
一、中共基於政治考量重組軍工企業
近年來,中共當局積極重組與合併大型軍工企業,除了提升市場競爭力外,中共當局收攏權力,強化由上至下的強勢領導意圖極其明顯。2019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簡稱中船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重組成立「中國船舶集團」(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連帶整合中船集團旗下的28家研究單位與5家上市公司,及中船重工底下的10家研究單位與3家上市公司,係大型軍工企業重組浪潮的樣板案例。[6] 中共國務院國資委可藉由大型軍工企業合併與重組,梳理與介入複雜的資產,推動以中共政治利益為基準的改革,調整機構組織、挪動資源、更動人事,甚至清掃異己分子。換言之,大型軍工企業得以重組,係中共中央遂行權力與汲取國內資源能力之展現。
從市場面觀察,「中航電子」合併「中航機電」並非因為「中航電子」在市場面上較為強勢,其中政治因素的影響力,似乎高於經濟面考量。從圖1可看出,「中航機電」不論在年度營收與總資產上,量體都大於「中航電子」。自2018年以降,「中航機電」每年度的營收都高於「中航電子」。「中航機電」整體的總資產也平均大於「中航電子」約7億人民幣。整體來看,被併購的「中航機電」在經濟量體上大於「中航電子」,並不符合一般市場的期待與操作。換言之,為何營收與資產較多的「中航機電」,願意被市場量體較小的「中航電子」所併購、終止上市與註銷法人資格,當中的考量點,取決於中共的整體戰略規劃,而非該企業的市場利益考量。

圖1、「中航電子」與「中航機電」的營收與資產比較(2018-2022)
資料來源:楊一逵整理自公開資料。
二、壟斷軍企資源維穩中共國家安全
從「中航電子」合併「中航機電」的案例中可看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前夕,特別展現出黨,透過對大型上市軍工企業資源的掌控與壟斷,維持內部民間與軍系之穩定,強化中共國家安全。中共自2015年以降推動國營企業改革,不僅沒有將政黨與企業分離,反而更加強化政黨對國營企業的監管,使權力更集中,資金更密集,政黨掌控國營企業的各個環節。2015年9月公告的《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更直接表明,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徵,就是國營企業服從黨的領導,堅定黨管企業、黨管幹部與黨選拔國有企業領導人員。[7] 依據《新華社》2022年7月18日的統計,中共國資委監管的國營企業數量已從117整併為97。[8] 看似組織改造瘦身,實際係權力及資源的壟斷。
黨掌管國營軍工企業的體現,在「中航機電」被併購的案例十分明顯。檢視「中航機電」董事會的成員可發現,不僅總經理王樹剛歷任過中共黨委書記,6位非獨立董事(張昆輝、紀瑞東、王建剛、陳遠明、周春華與王樹剛)清一色都有黨委書記或黨委委員的背景。[9] 「中航機電」最大持股人,亦均係中共的國有法人,其公開報告書甚至表示,這些最大持股公司存在一致行動的可能。[10] 「中航機電」作為一家公開上市公司,理當以投資人的利益為優先。然其內部結構與規範,凸顯中共當局與「中航機電」之間黨企不分,充滿爭議。市場量體較大的「中航機電」願意被市場量體較小的「中航電子」換股併購,反映的似乎不是投資人的利益,而是中共政黨於「二十大」前夕,對軍工企業資金及資源的一把抓,象徵意義極高。另外,透過巧妙的換股方式合併,此併購案甚至不需經過「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複雜的公開審核與監管,因其不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13條的「重大資產重組」,僅係公司股東會與董事會之間的內部事宜。[11] 量身打造的換股併購手法,深刻體現中共對上市軍工企業資源的挪移與控制能力。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正致力強化航空軍工產業鏈
「中航電子」合併「中航機電」的舉措反映出中國強化航空裝備及飛航產業鏈的野心。中共於2021年3月公告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當中,多次表明未來將透過軍民融合,國防實力與經濟實力同步提升的方式,發展航空與航天科技,航空製造業與產業鏈,進而強化國家整體戰略科技力量。[12] 研究也指出,中國近年來對於飛機、大型客機、飛航引擎、載具及零組件的需求大幅增加。[13] 除了大量引進外國的飛機與機載組件,整體的航空產業需求也帶動中國內部飛航軍工產業鏈的發展。中國航空軍工產業的能量集中與擴增,預計將拉高未來飛航軍事支出、軍事演習,及飛航訓練次數。中國附近區域之情勢也將因持續不斷的軍事飛航訓練持續升溫。
二、希冀挑戰「波音」與「空中巴士」的雙占市場
透過「中航電子」與「中航機電」的技術及資源整合,擴充市場規模,中國希冀提升航空機載系統研發,並進一步厚實「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簡稱「中國商飛」)發展能量,抗衡美國「波音」(Boeing)與歐洲「空中巴士」(Airbus)的雙占(Duopoly)市場。「波音」與「空中巴士」自1990年以來,掌控超過90%以上的飛機訂單市場。[14] 中國自2016年至2021年10月總共購入530架的「波音」飛機與909架的「空中巴士」飛機。[15] 隨著中國飛航軍工企業重組與資源集中,「中國商飛」正試圖在航空市場中占一席之地。號稱由「中國商飛」自製研發的C919大型客機於2022年7月完成試飛任務,預計在2023年實現批量交付,2025年具備年產50架的能力,並將以中國國產發動引擎替代進口引擎與機載系統。[16] 然實際上,C919客機近50%的機載設備與零組件全係美方企業供應,而約20%的系統組件則來自歐洲的供應商。[17] 中國即便整合國營飛航資源與能量,短期內仍無法挑戰「波音」與「空中巴士」。可以預見,中國距離完備其自主飛航「供應鏈」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AviChina Industry &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AviChina, 2022, https://www.avichina.com/upload/2022/06/202206130914039686.pdf.
[2]〈公司簡介〉,《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7月3日,http://www.aviconics.com.cn/gxwm/gcjg/index.shtml。
[3]〈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3月21日,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new/2022-03-31/600372_20220331_24_xrFkihY4.pdf。
[4]〈中航工業機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半年度報告〉,《航空產業網》,2021年9月29日,https://www.chinaerospace.com/article/show/4199ccf6a468af5b87c1f2916fbaafbb。
[5]〈A吃A再添一例 中航電子擬吸收合並中航機電〉,《新華網》,2022年6月13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fortune/2022-06/13/c_1128735606.htm。
[6]〈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合併成立中國船舶集團:南北船20年分合〉,《全國能源資訊平臺》,2019年10月27日,http://www.aviconics.com.cn/gxwm/gcjg/index.shtml。
[7]〈中辦印發《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人民網》,2015年09月21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5/0921/c49150-27611630.html。
[8]〈央企重組整合再提速 國資委明確改革重點〉,《新華社》,2022年7月18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7/18/content_5701599.htm。
[9]〈中航機電:第六屆董事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決議公告〉,《網易財經》,2020年12月10日,http://quotes.money.163.com/f10/ggmx_002013_6630096.html。
[10]〈中航工業機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2022 年第一季度報告〉,《東方財富網》,2022年4月26日,https://pdf.dfcfw.com/pdf/H2_AN202204251561505488_1.pdf?1650944701000.pdf。
[11]〈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關於本次交易不構成重組上市的說明〉,《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2022年6月10日,https://pdf.dfcfw.com/pdf/H2_AN202206101571245620_1.pdf?1654885865000.pdf。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新華社》,2021年3月13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13]“China’s Military Industry Is Booming with Huge Demand for Combat Equipment,” SupChina, June 3, 2022, https://reurl.cc/KQjGQg.
[14]“Why the Airbus-Boeing Duopoly Dominate 99% of the Large Plane Market,” CNBC, January 26, 2019, https://reurl.cc/kE06XG.
[15]“Airbus v Boeing in China: Who Has the Upper Hand?” AeroTime Hub, October 20, 2021, https://reurl.cc/NRXbOQ.
[16]〈陸國產C919大飛機訂單逾千架 近年內將全數改用國產發動機〉,《中時新聞網》,2022年5月16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516004610-260409?chdtv。
[17]“China’s COMAC: An Aerospace Minor Leaguer,” CSIS, December 7, 2020, https://reurl.cc/pMm9pb.